首页 > 香港 > 中远太平洋
中远太平洋
中远太平洋
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 01199
品牌介绍

  中远太平洋是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 01199的品牌。
  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 01199

  公司概括

  集团主席 李云鹏

  发行股本(股) 2,912M

  面值币种 港元

  股票面值 0.1

  公司业务 集团主要从事码头的管理及经营、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集装箱制造、及其相关业务。

  全年业绩:

  2012 年集团的收入为735,500,000 美元 (2011 年:599,159,000 美元),同比上升22.8%。

  2012 年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42,194,000 美元 (2011 年:388,771,000 美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2.0%。

  业务回顾:

  码头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然持续对2012 年的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全球经济仍然疲弱、增长缓慢。影响所及,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增长有所放缓,根据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 Limited (“Drewry”)于2012 年12 月的预测,2012 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增长放缓至3.9% (2011 年:+8.2%)。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亦受波及,根据中国商务部的资料所示,2012 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分别放缓至4.3% (2011 年:+24.9%) 和7.9% (2011 年:+20.3%)。

  贸易量增长放缓同时反映在中国港口2012 年之吞吐量。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的资料显示,同期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2012 年同比增幅亦只有约8.0% (2011 年:+11.4%)。

  中国内地十大集装箱港口中,环渤海地区以大连港和青岛港表现较为突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港及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深圳港和广州港,吞吐量只有轻微增长,反映欧美地区经济持续放缓,消费产品需求较弱,对该等地区影响较大。

  码头业务盈利表现稳定

  于回顾期内,中远太平洋的码头业务在2011 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取得了进一步增长。利润上升主要由于集团码头业务之权益吞吐量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但厦门远海码头前期投产的亏损使利润增长有所抑压。

  未计入于2011 年出售青岛远港码头溢利12,557,000 美元,集团之码头业务利润同比上升9.7%至188,964,000 美元 (2011 年:172,333,000 美元),略低于集团2012 年13.8%的权益吞吐量增长。

  来自国内码头利润贡献有所上升,其中,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盐田码头”) 利润贡献上升5.2%至53,639,000 美元 (2011 年:51,011,000 美元),吞吐量增长3.9%。青岛前湾码头的吞吐量上升13.0%,带动利润贡献增长6.1%至37,689,000 美元 (2011 年:35,513,000 美元)。继2011 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后,2012 年广州南沙海港码头保持全年盈利,利润贡献上升102.4%至6,182,000美元 (2011 年:3,054,000 美元)。

  位于希腊的比雷埃夫斯码头营运效益继续提升,受惠于吞吐量强劲增长77.4%,以及进出口货费率于2012 年1 月向上调整,来自比雷埃夫斯码头的利润贡献增长205.5%至19,864,000 美元 (2011 年:6,502,000 美元)。

  至于位于比利时的Antwerp Gateway NV,虽然2012 年吞吐量下跌5.8%,但于10 月中增加一家国际班-司挂靠,营运表现得以改善,第四季吞吐量录得13.9%同比増长,2012 年全年亏损因而收窄至1,624,000 美元 (2011 年:亏损3,650,000 美元)。

  比雷埃夫斯码头和广州南沙海港码头带动码头业务收入增长

  2012 年所0头附属公司均录得收入增长,诚如集团于2012 年年初预期,比雷埃夫斯码头及广州南沙海港码头在2011 年新增的航线和客户带来强劲的吞吐量增长,继续带动集团码头吞吐量和收入上升。其中,比雷埃夫斯码头收入上升32.9%至134,773,000 美元 (2011 年:101,420,000 美元)、广州南沙海港码头收入上升25.7%至119,270,000 美元 (2011 年:94,889,000 美元);至于于2012年5 月正式投入营运的厦门远海码头,则在年内录得6,372,000 美元收入。

  综观全年,中远太平洋码头业务收入上升24.4%至402,161,000 美元 (2011 年:323,339,000 美元),码头业务收入占集团收入比重达54.7% (2011 年:54.0%),继续成为集团稳健经营的重要支柱。

  总吞吐量增长符合预期,巩固全球第五大码头营运商地位

  根据 Drewry 于2012 年8 月公布的全球集装箱码头营运商报告,中远太平洋码头集装箱总吞吐量达到占全球约9.0%市场份额,同比增加0.2 个百分点。集团居于全球第五大集装箱码头营运商之地位更为巩固。

  集团总集装箱吞吐量增长9.8%,达至55,685,225 标准箱 (2011 年:50,695,897 标准箱),合符集团预期并接近管理层年初预期上限10%。

  集团位于国内 (不包括香港) 的码头公司合共处理46,696,103 标准箱 (2011 年:42,360,271 标准箱),上升10.2%,较全国港口处理量约8.0%增幅略高。

  至于集团权益吞吐量增长则达到13.8%,总量为15,638,070 标准箱 (2011 年:13,744,329 标准箱),较总吞吐量9.8%增长迅速。

  环渤海地区的吞吐量达 21,747,801 标准箱 (2011 年:19,080,645 标准箱),上升14.0%,占集团总吞吐量39.0%,表现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主要由青岛前湾码头和天津欧亚码头所带动。除整体营运效率提升外,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前湾联合码头”) 及青岛前湾新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前湾新联合码头”) 仍在前期投入阶段,因此青岛前湾码头吞吐量升幅显着,吞吐量增长13.0%。天津欧亚码头于2010 年7 月投产,至今为止吞吐量仍然处于高增长阶段,再加上于年中新增靠挂的外贸航线,吞吐量增长达26.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吞吐量达8,219,406 标准箱 (2011 年:7,599,938 标准箱),上升8.2%,占总吞吐量14.8%。年内,宁波远东码头成功引进更多的国际中转航线,使吞吐量增长12.0%。另一方面,上海浦东码头因航线调动影响,吞吐量下跌9.9%。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吞吐量合共达18,412,644 标准箱 (2011 年:17,305,507 标准箱),上升6.4%,占总吞吐量33.1%。其中盐田码头吞吐量上升3.9%,表现优于深圳港的0.3%增长。从2012 年4 月开始,南沙港区实施内外贸分区作业,广州南沙海港码头主要操作外贸集装箱,年内该码头吞吐量增长达8.1%,同时外贸集装箱比例上升。厦门远海码头于2012 年5 月正式投入营运,集团积极推进该码头的营销工作,年内引进内外贸新航线合共8 条,全年吞吐量达271,449 标准箱。

  海外码头的吞吐量达7,305,374 标准箱 (2011 年:6,709,807 标准箱),上升8.9%,占总吞吐量13.1%。比雷埃夫斯码头受惠于一主要客户于2011 年5 月开始增加挂靠量,以及另一班-司于同年10月开始挂靠,使该码头中转货吞吐量大幅增加,带动2012 年吞吐量上升77.4%至2,108,090 标准箱(2011:1,188,148 标准箱)。2012 年比雷埃夫斯码头继续加强营销工作,年内新增了一些中小型国际班-司以及多个支线船公司开始挂靠,有效完善了客户结构。

  至于COSCO-PSA Terminal Private Limited (“中远-新港码头”) 于2012 年与该码头余下的股东方新加坡港务集团签订协议,自2012 年7 月起,新加坡港务集团租用中远-新港码头共40%年操作能力,协议年期为2 年。尽管2012 年下半年中远-新港码头吞吐量减少,全年吞吐量仍然上升11.5%至1,232,954 标准箱 (2011:1,106,262 标准箱)。

  位于埃及的Suez Canal Container Terminal S.A.E.除受欧洲经济不明朗影响外,年内当地政局及治安不稳也影响该码头的操作,使吞吐量同比下跌11.8%至2,863,167 标准箱 (2011:3,246,467 标准箱)。

  年处理能力上升 8.7%至60,300,000 标准箱

  于2012 年12 月31 日,集团营运中集装箱码头泊位合共99 个 (2011 年:93 个),总年处理能力达60,300,000 标准箱 (2011 年:55,450,000 标准箱);营运中散杂货码头泊位合共8 个 (2011 年:8个),总年处理能力达9,050,000 吨 (2011 年:9,050,000 吨)。

  于2012 年12 月19 日,中远太平洋与中海码头发展(香港)有限公司和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组成的一家合资公司与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股权转让协议,受让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一控股码头公司-高明码头的30%股权,交易代价为135,000,000 美元,合资三方最终各持有高明码头10%实际股权。股权收购于2012 年12 月27 日完成。

  高明码头是台湾“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第一期码头,高明码头共建设4 个10 万吨级泊位,码头总面积748,000 平方米,岸线总长1,500 米,水深 -16.5 米。高明码头分两期发展,一期960 米岸线,两个泊位已经建成,年总吞吐能力为1,400,000 标准箱,并于2011 年1 月投产,并在投产第一年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1,080,000 标准箱。剩余两个泊位,即二期工程已于2012 年动工建设,预计将于2014 年投产,届时该码头年总吞吐能力增加至2,800,000 标准箱。

  在2012 年,新增营运年处理能力达4,850,000 标准箱。其中,新增泊位6 个,合共年处理能力达3,850,000 标准箱,包括厦门远海码头2 个泊位 (1,400,000 标准箱);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1 个泊位 (850,000 标准箱);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1 个泊位 (200,000 标准箱);高明码头2个泊位 (1,400,000 标准箱)。另外,比雷埃夫斯码头之2 号码头改造工程完工,码头年处理能力增加1,000,000 标准箱。

  2013 年年处理能力将增加4.6%至63,100,000 标准箱

  集团一直透过购入码头资产、扩建营运码头来增加处理能力,同时,升级码头的基础设施以提高营运码头的效率,从而提高码头的竞争力和效益,带动业务的增长。

  2012 年8 月,中远太平洋完成了对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泉州太平洋码头”) 单方增资约人民币360,000,000 元 (折合约57,000,000 美元),中远太平洋在泉州太平洋码头的持股比例由71.43%上升至82.35%。

  于2012 年10 月27 日,中远太平洋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初步协议。该项目标志着由中国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全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将落户厦门远海码头。

  于2013 年1 月24 日,集团与公司最终控股股东中远集团签订一项股权转让协议,向中远集团收购太仓码头39.04%股权,交易代价约为人民币323,109,000 元 (折合约51,400,000 美元)。太仓码头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拥有2 个集装箱泊位和2 个散杂货泊位,码头岸线930 米,港口用地宽度1,000 米,年处理能力分别达550,000 标准箱和4,000,000 吨。该收购有利于加大中远太平洋在长三角地区码头市场份额,使中远太平洋在该地区的码头业务更加多元化。预计交易于2013 年上半年完成。

  于2013 年2 月25 日,厦门远海码头签订一项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厦门海投通达码头100%股权,交易代价为人民币205,864,000 元 (折合约32,800,000 美元)。厦门海投通达码头持有和营运厦门港海沧港区13 号散货泊位,年处理能力达4,000,000 吨,码头岸线298 米,目前处于试投产阶段。13号散货泊位与厦门远海码头14 号泊位相邻,可与厦门远海码头现有泊位在人力资源、场地及设备方面共享形成协同效应。此外,该收购可以使厦门远海码头的业务多元化,提供业务增长点。预计交易于2013 年上半年完成。

  比雷埃夫斯码头之3 号码头建设工程已于2011 年第四季展开,整个建设工程完工后,将为比雷埃夫斯码头增加1,100,000 标准箱之年处理能力。预计一个泊位 (550,000 标准箱) 将于2013 年下半年投产。

  宁波远东码头建设和营运的宁波港北仑港区五期集装箱码头10 号及11 号泊位,年处理能力合共1,200,000 标准箱,预计2013 年第一季投产,该码头的总年处理能力和泊位数目分别将増加至3,000,000 标准箱和5 个。

  预计2013 年新增营运年处理能力达2,800,000 标准箱和8,000,000 吨,分别来自宁波远东码头(1,200,000 标准箱)、晋江太平洋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500,000 标准箱)、比雷埃夫斯码头之3 号码头(550,000 标准箱)、太仓码头 (550,000 标准箱和4,000,000 吨)及厦门远海码头 (4,000,000 吨)。

  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

  延续 2011 年下半年集装箱租赁服务需求放缓的影响,2012 年第一季需求仍然疲弱。但集装箱租赁市场在3 月下旬开始呈现快速复苏,船公司积极提出新箱长租需求,集装箱租赁市场在第二季快速复苏,新造箱箱价和集装箱租金回升,但旺季较预期短暂,于8 月开始需求再度回软。

  集团之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业务由佛罗伦负责经营和管理,业务于2012 年表现理想,利润上升19.8%至139,522,000 美元 (2011 年:116,508,000 美元)。集团集装箱箱队总量于年内稳步上升,出租箱量增加。除此之外,出售十年约满退箱箱量大幅增加,带动盈利增长。

  集团集装箱租赁的租约分布结构理想,以长期租赁为主,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同时使出租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于2012 年,长期租赁收入占集装箱租赁总收入的94.3% (2011 年:93.8%),而灵活租赁占5.7% (2011 年:6.2%)。

  在2012 年,集团集装箱的整体平均出租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整体平均出租率为95.3% (2011年:96.1%),高于业内约94.8% (2011 年:约95.0%) 的平均数。

  租赁收入增长稳健 出售退箱收入大幅攀升

  于2012 年,集团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业务收入达到336,224,000 美元 (2011 年:276,547,000美元),上升21.6%。业务收入之增长,主要归因于集装箱租赁收入稳步上升,而出售退箱收入更录得明显升幅。

  来自集装箱租赁之收入为280,514,000 美元 (2011 年:246,782,000 美元),增长达到13.7%。集装箱租赁收入占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业务总收入的83.4% (2011 年:89.2%)。自有箱及售后租回箱箱队规模上升11.0%至1,225,244 标准箱 (2011 年:1,103,443 标准箱),带动集装箱租赁收入上升。

  与此同时,回顾年内出售退箱收入大幅上升133.5%至42,606,000 美元 (2011 年:18,245,000 美元),占总收入的12.7% (2011 年:6.6%)。退箱销售业务收入大幅上升,主要由于出售退箱数量增加2.2倍至31,671 标准箱 (2011 年:9,826 标准箱)。

  但由于管理箱箱队规模下跌6.5%至630,353 标准箱 (2011 年:674,349 标准箱),来自管理箱的收入下跌8.4%至7,492,000 美元 (2011 年:8,181,000 美元),占总收入的2.2% (2011 年:3.0%)。

  集装箱箱队规模稳定增长

  于2012 年12 月31 日,集团之集装箱总箱量为1,855,597 标准箱 (2011 年:1,777,792 标准箱),上升4.4%。位居世界第四大租箱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2.0% (2011 年:约12.5%)。集装箱箱队之平均箱龄为6.13 年 (2011 年:5.89 年)。

  年内,集团购置新造集装箱162,742 标准箱 (2011 年:118,755 标准箱),其中,为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中远集运”) 购置新造集装箱120,000 标准箱 (2011 年:56,050 标准箱),占总新造箱量的73.7% (2011 年:47.2%);国际客户的新造箱为42,742 标准箱 (2011 年:62,705 标准箱),占总新造箱量的26.3% (2011 年:52.8%)。新造集装箱的资本开支为371,668,000 美元 (2011 年:315,788,000 美元)。

  年内,中远集运退回十年约满集装箱为28,098 标准箱 (2011 年:7,335 标准箱)。

  自有箱箱队规模增长 带动集装箱租赁收入上升

  集团在扩大箱队规模的同时,亦确保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业务的均衡发展,减低投资风险。集团自有箱箱队规模为995,961 标准箱 (2011 年:874,160 标准箱),占总箱队规模的53.7% (2011年:49.2%),售后租回箱箱队规模则为229,283 标准箱 (2011 年:229,283 标准箱),占总箱队的12.3%(2011 年:12.9%),管理箱箱队规模为630,353 标准箱 (2011 年:674,349 标准箱),占总箱队的34.0%(2011 年:37.9%)。

  若以客户分类,提供中远集运租用的箱队规模为638,631 标准箱 (2011 年:547,077 标准箱),而国际客户为1,216,966 标准箱 (2011 年:1,230,715 标准箱),分别占总箱队的34.4% (2011 年:30.8%)及65.6% (2011 年:69.2%)。

  集装箱制造

  2012 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底部,国内投资和需求继续收缩,外部需求不振,各经济体增长缓慢。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在二、三季度处于相对旺季,集装箱订单量和价格相对第一季度有所回升。第四季度需求相对二、三季度有所回落。

  集团持有中集集团之21.8%权益,中集集团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由于集装箱需求在2012年有所放缓,因此,中集集团在2012 年整体业务表现较去年下降。在2012 年,中集集团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减少48.3%至61,895,000 美元 (2011 年:119,799,000 美元)。

  业务展望:

  展望集团码头业务,2013 年吞吐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惟估计2013 年的增长速度相对2012 年将有所放慢,增长带动主要来自于码头公司的自然增长,同时于2012 年和2013 年投入营运的新增处理能力,也带来增长动力。

  2013 年中国的码头费率保持稳定,但集团国内码头业务仍然要面对营运成本上升压力、部份成熟码头所得税支出增加,以及新增码头的前期投产成本较高的影响。

  根据Drewry 于2012 年12 月预测,2013 年全球集装箱贸易运输量增长达4.6%,全球运力将增加约1,262,000 标准箱。新船下水和旧箱淘汰对新造集装箱有一定的需求,同时,预计2013 年班-司的集装箱需求,仍然以向集装箱租赁公司租箱为主,因而集团相信集装箱租赁服务的市场需求仍然稳定,对于集装箱租赁业务之前景仍然抱审慎乐观之态度。

  相信2013 年集装箱租赁收入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集团于2012 年购入的新造集装箱已获班-司订租,预期可增加集团在2013 年的租赁收入。集团预计2013 年购买新造集装箱箱量与2012 年相约,因此出租箱量的增加将带动盈利增长。展望未来一年,集团会继续以稳健的经营模式,对应市场需求而定下购买新造集装箱的计划,并同时致力保持较高的整体平均出租率。

  


发源地香港
关注度:2738
相关品牌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