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风光秀美的历史名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培养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被誉为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
校徽
英文名称: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学院地址: 长春市凯旋路3050号(主校)
长春市泰来街56号(分校)
学校大门
:陈波升
现任院长:王建华[1]
学校创建于1979年,原名吉林技工师范学院,隶属原国家劳动总局; 1983年,划归吉林省管理并更名为吉林职业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五所“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院校”之一。2006年,经省编办批准,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并设在本校。
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凸显 “双师型”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28年来,已有13000余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2]
办学规模
学院设置
校园一角
学校现有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应用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社会科学系11个院(系),以及社会科学、体育2个教研部,职业技术教育、设计艺术、传媒、食品与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机电技术、企业管理、应用化学8个研究所。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00余万元,各类藏书73万册。
学科建设
学校本着“优势专业立品牌、新增专业上质量、拟增专业抓特色”的原则,不断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建立起了符合学校办学实际、满足职业教育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体系,现已涵盖理、工、文、管、经、法、教育7个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编辑出版学、教育技术学、英语、财务管理、艺术设计、动画、服装设计与工程、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29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等13个专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2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服装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课程评估。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课程30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优秀课程41门。
加强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抓好“双证书”考核工作,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98%。目前,学校的技能鉴定通用工种数量已达6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0余个。2007年,学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确定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2]
师资力量
2009年,学校各级各类在校生11900余人,其中在校本专科生830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3600余人。教职工868人,专任教师511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33人,博士12人,硕士151人,学校有享受国务院0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等省级专家10人。[2]
所授荣誉
学校以增强整体实力、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为指导思想,通过整合力量,集中组织,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设计艺术学、食品科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企业管理学、应用化学7个校级重点学科;各 学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已有一批年富力强、成果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近5年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10项。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首批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服装设计与加工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首批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建设立项单位;职业技术教育学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获省级教研立项6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技术成果奖、教育科研成果奖30余项。
学校健全科研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共获国家级科研立项7项、省部级科研立项91项、地厅级科研立项8项;荣获省部级奖励7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1部。学校编辑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吉林省“精品期刊”。
强化素质教育,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语言文字基本功等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