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业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60多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之沃土,汲取泉城人文之灵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谱写了以改革、发展、创新为主旋律的华美篇章。
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 山东轻工业学院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是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军工部建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82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获准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2006年成为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获准为艺术硕士培养单位。
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300亩,校舍建筑面积75.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186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学校建有山东教育与科研网济南城域网西部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为西部大学科技园的九所高校提供教育科研网络接入服务。
学科专业及办学规模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轻化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与生物工程、经济管理、艺术设计、政法、外国语、数理、金融职业等13个二级学院以及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成人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1404人(其中研究生722人)。现设5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等7个门类。现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个艺术硕士授权领域,19个学科专业接受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师资队伍素质与结构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方略,建立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39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791人,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20人。学校有双聘院士3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0特殊津贴专家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全国和山东省优秀教师16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另外,学校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了1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部分教师被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
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成绩。近年来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近年来,在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竞赛中,获国家级二、三等奖9项,省级奖489项。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实施“学科领校”方略,建立了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为骨干的学科体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优势学科平台强化专业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企合作省级技术研发中心8个。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40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00余篇。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实行“开放活校”方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英国布莱顿大学、德国伊尔姆瑙理工大学、芬兰埃博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分别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及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合作举办了中外联合办学项目。
毕业生就业与创业 近五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家,被新闻媒体称之为极富特色的“轻院老总现象”。目前学校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山东省轻工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在已评选的40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基层就业标兵)”中,我校毕业生占6名,入选人数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学校积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秉承“崇实尚能”校园文化精神,发挥学科优势,与山东轻工业互动共进,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山东轻工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山东轻工业人才的摇篮”。学校正在全面推进“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办学方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资料截至2010年10月)